主页 >中国院子——南方16号院:金溪乐处

中国院子——南方16号院:金溪乐处

2019-05-10 10:07 半岛网 阅读(365983)

【金溪乐处】

原址: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

风格:赣派

年代:清代中期

结构:二层砖木结构

面积:总建筑面积约170.19m²,一层面积121.77 m²,二层面积48.41 m²。

   16号院子,原址位于江西东部,抚河中游的金溪县,金溪建县建于北宋淳化五年(994年),是一座受赣东山水侵润了千年的文化古邑,有象山故里、江南书乡之称。北宋王安石的名作《伤仲永》,文章开头即提到“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”,并非偶然。金溪隶属于抚州市,自古以来抚州人才辈出,王安石、汤显祖、曾巩,恒河沙数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教育家陆九渊便是抚州金溪人士,金溪号称“象山故里”,“象山”即是陆九渊的名号。

金溪名人——陆九渊

陆九渊 (1139~1192) ,号象,字子静。南宋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。江西抚州金溪人。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,史称“朱陆”。陆九渊是中国“心学”的创始人。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,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“陆王学派”,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。被后人称为“陆子”。

陆九渊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,因其山形如象,自号象山翁,世称象山先生、陆象山。“居山五年,阅其簿,来见者逾数千人”。乾道八年(1172)登进士第。他承认王安石英才盖世,不合流俗,但认为王安石学术上没有触及根本,不苟同其政治改革。对“靖康之变”胸怀复仇雪耻之大义,故访求智勇之士,共谋恢复失地。任地方官时,政绩颇著,而不忘教育,常授徒讲学。去官归里后,他在学宫内设讲席,贵贱老少都赶来听讲,据《象山年谱》称,“从游之盛﹐未见有此”。著有《象山全集》。

生平事迹

陆九渊三十四岁中进士,先任隆兴建安县主簿,后改建安崇宁县。大约十年后,他被荐为国子正,不久,又迁敕令所删定官。陆九渊少年时曾读三国六朝史,有感于当时“夷狄乱华,后又听长辈讲“靖康之耻”,于是曾剪断指甲,学习弓马,慨然要为大宋朝廷复仇。在任敕令所删定官时,他便“访知勇士,与议恢复大略”,朝廷论对时,“遂陈五论:一论仇耻未复,愿博求天下之俊杰,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;二论愿致尊德乐道之诚;三论知人之难;四论事当驯致而不可骤;五论人主不当亲细事。”(《宋史•陆九渊传》)淳熙十三年(1186),他被差管台州崇道观,因这只是个管理道观的闲职,于是他便归江西故里讲学,汇集了四方学者。直到宋光宗即位时,又被任荆门知军,此间他治绩显著,“厚风俗”,“申严保伍之法,盗贼或发,擒之不逸一人”(《宋史•陆九渊传》);并因荆门处江、汉之间,为四战之地,而议筑城壁以御边防。但在任仅一年有余,就卒于荆门任上。

该建筑始建于清代中期,为二层砖木结构,总建筑面积约170.19平方米,一层面积为121.77平方米,二层面积为48.41平方米,二层有两个面积较小的空间,分布在屋子两端。

▲16号院外观全景    

建筑整体平面对称,面阔三开间。立面两侧有跌落式封火山墙(也称马头墙),为五花屏风山墙。正面设有外檐廊,赣东民居为了防雨水,通常出檐较为深远,一般在一米以上。

▲16号院实景 

前廊使用卷棚轩,增强室内外的过渡,并成为空间的装饰重点。木构件表面不施彩漆而仅施桐油,穿插枋上有精美人物故事雕刻。正门采用了4扇格扇,整体外立面由大面积的门窗雕刻组成,门格和窗格的图案都是典型的回纹,有四叶草瓣的门格心。

▲前廊卷棚轩 

什么奇怪的门窗.jpg

▲具有回纹四叶草瓣格心的门窗

建筑内部的梁架结构造型简练明确,采用赣东地区典型的穿斗式木架结构,并且没有采用减柱做法,的梁架结构清晰明确。

室内空间中最具特色之处在于穿枋与穿枋之间用回纹格扇连接。这样做既划分了空间布局,又丰富了空间内部的组成形式,还起到了围合的作用,成为二层空间的栏板,保障安全。

▲院内梁架结构

该建筑的面积虽然不大,但是由于穿斗式梁架结构的选用,使得空间宽阔宜人,布局明确清晰,功能性较强。在建筑装饰方面,外檐卷棚轩是其装饰着重之处,木雕精美。

精美的木雕.jpg

▲精美的木雕

室内以古雅简约为基调,以几何回纹图形为装饰主题,配合弯川上的龙头雕刻,使空间富有韵律和变化,体现赣东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
▲院子内部结构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