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檐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,常用在亭、台、楼、阁、宫殿、庙宇的屋顶转角处。飞檐是其屋檐上翘,形如飞鸟展翅,轻盈活泼,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,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 ---- 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。
飞檐翘角
古人建房子,为了便于屋面排除雨水,把屋顶做成了陡坡形。但陡屋顶会使急泻下来的雨水溅得很高,这对墙脚、柱基下的木结构非常不利的,木构架极易腐烂。
飞檐的运用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,这种悬挑出来向上反曲的屋面,不但釆光好,也便于泄水缓冲,保护房脚。如果采取四面泄水的方式,它的四角自然而然为反翘形式,结果就产生了斗拱飞檐的屋顶,从而成为一种美丽庄严的建筑。
飞檐的形制,与上古时期人们“构木为巢”的巢居生活紧密相连,人们以鸟为图腾,幻想着能够像鸟一样自由翱翔,不受地面野兽的攻击侵扰,于是便在檐角位置做出了鸟儿翅膀和尾翼的造型。
飞檐的应用,使单调呆板的屋顶更加灵动,赋予了动感和极佳的视觉享受。